襄阳区将农村党员划分为“干部党员、无职党员、外出务工党员、老龄党员”四种对象,加强分类指导,发挥各类先锋模范作用。
一是增强干部党员服务意识,提高服务本领。对村组干部党员和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强化培训,对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国家法律法规和农业科技知识进行系统性、针对性地学习,提高思想素质和服务本领,进一步提高他们谋发展的意识和能力,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、表率作用。
二是增强无职党员致富本领,充分发挥“双带”作用。对农村无职党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技术、强本领、办实事上,要求每人至少掌握1―2门农业实用技术,每个村要培植2―5名党员大户通过组织培养,并将有能力的党员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跟踪培养。
三是增强外出务工党员学习意识,拓宽致富门路。对外出务工党员寄送学习资料和公开信,要求他们在外加强政策学习,带头遵纪守法,适时寄回思想汇报,按时寄交党费,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,将家乡的发展状况和外地的发展状况与他们互通有无,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。同时,鼓励外出务工党员回乡创业,带回资金、技术回乡创办企业、发展产业,带领群众共同致富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。
四是增强老党员党性意识,树立永远跟党走的思想。采取上门送学的方式,加强学习,引导老党员在调解民事纠纷、教育青少年等方面发挥作用。开展“永远跟党走”活动,要求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,进一步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的信念,在年青党员和人民群众当中做忠实的模范、坚定信念的模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