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保康县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积极探索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机制,不断加大流动党员跟踪管理、教育培训、关爱帮扶的力度,确保了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、流动不流失。
一是建立跟踪管理机制。建立《保康县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簿》,完善流动党员流入流出档案,详细掌握党员外出时间、从事职业、流出地址、联系方式等具体情况。开通保康县流动党员QQ群,通过网上联络,搭建了党组织与流动党员、流动党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。实行流动党员动态管理,制发《党员流动证》,发放跟踪管理卡,对流动党员活动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和考核管理,年终实行综合考评。
二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。县委组织部定期召开各乡镇和村(居)党组织书记会议,了解各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详细情况,听取意见建议,下达培训目标和任务。建立乡镇、村干部结对联系流动党员制度,由结对联系人负责向外出党员寄送学习资料,督促加强学习。同时,各地还充分利用流动党员节假日返乡的时机,组织他们进行补学、培训。开辟“网上党校”,在《保康党建网》设立政策法规、党务咨询、党史知识、党课参考等栏目,让流动党员学习变得更为方便快捷,确保了流动不流学,解决了流动党员长期受教育问题。
三是建立关爱帮扶机制。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,开通了“12371”咨询服务电话,方便流动党员咨询办事、联络沟通。每逢重要节假日,县委组织部和乡镇、村(居)党组织都要对困难党员家庭进行走访慰问,了解详细情况,实行结对帮扶,将党组织的温暖送到流动党员家中。每年“七一”前,还要为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寄上《致全县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一封信》,一句问候,一番话语,字里行间体现了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关爱之情。除在生活上关心外,还定期从优秀的流动党员代表中选举县、乡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,注重在政治上进行关怀。
四是建立作用发挥机制。大力开展“双带双富”活动,鼓励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带头致富、动员外出务工有成党员回乡创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。广泛开展登门谈心活动,充分利用节假日期间外出务工党员返乡的大好时机,与党员经济能人面对面谈心交流、为吸引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奠定基础。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,全县200多名流动党员相继选择了回乡创业,结合山区实际,他们先后投资发展樱桃谷鸭、核桃、烟叶、磷化工等产业,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,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。